展览展讯

EXHIBITION
  • 新闻/活动
  • 回顾过去
  • 现有展览
  • 艺术就在自己的身边,艺术就是自己的事儿

    2018-07-14 19:25:00
    为什么 人人皆可参与艺术? 事事皆可成就艺术? 物物皆可变为艺术? 馆长助理有话说 很多人常说:我不懂艺术,所以不会欣赏艺术。其实
    为什么
          人人皆可参与“艺术”?
          事事皆可成就“艺术”?
          物物皆可变为“艺术”?

          馆长助理有“话”说  

          很多人常说:我不懂艺术,所以不会欣赏艺术。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艺术活动(后面简称为“艺术”)无所谓懂或不懂,只能说理解的程度如何,表达的能力如何。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艺术”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艺术家(也有些人只能成为匠人)只是职业或专业从事艺术活动罢了。就像宗教信仰并不是和尚道士牧师的专利一样,人人可信,但和尚道士牧师是专业的。                  
          艺术起源于人的精神需求,所以只要上升到精神层面,人人皆可参与“艺术”。参与进来就会发现,事事皆可成就“艺术”,物物皆可变为“艺术”。
     
          “艺术”并不等于“高大上”,我们感觉“高大上”的其实是“艺术”的外包装,就是“买椟还珠”中那只华丽的盒子,原本与“艺术”这颗珍珠无关,只是一种包装和保护罢了,后来又增加了广告功能,随着历史的演进很多作品还沾上了文物的光。
           说白了,“艺术”其实就是“温饱思淫欲”中说的那个“淫欲”。只是人们常将“淫欲”和属于人精神需求的最低阶段那些事儿挂钩,所以弄得这个词也“低俗”了。“艺术”的底线就是“温饱”,肚子都不能填饱怎么可能“艺术”呢?但是“艺术”又有“异化”功能,一旦“艺术”了,可以让暂时不能“温饱”的人活的更自在一些,可以让有很多“金钱”的人活的更充实一些,可以让处于中间地带的人活的更踏实一些。所以,人类需要“艺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份子也应该“艺术”。


          “艺术”基本分为创作和欣赏两部分。所以人人皆可“艺术”不是单说创作,而是包括欣赏。对于绝大多数(至少占人群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来说,以欣赏参与“艺术”是必须的。否则就是缺少精神家园的“动物”。
          作为“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欣赏活动,自然也属于精神层面的活动,自然是人人皆可!只是这其中有欣赏水平(或欣赏层次)之分。俺将其从低到高分为感觉、感情和感悟三个层次。


           所谓“感觉”指的就是凭自己的直觉进行“艺术”,也就是最接近生理层面的欣赏活动。就美术而言,别管别人说什么,就以自己眼睛直觉看到后的感觉作为欣赏的底线。一般来说,直观的感觉看似直接,其实在看到的一刹那,欣赏者的生活阅历已经融入其中了(关键是不要掺入别人强加的内容,比如死记硬背、众口一词或名家权威带来的信息)。
          只要乐意欣赏,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对美术的欣赏可以随时进行,也会不断丰富提升。在开始有意进行欣赏时,不妨大胆相信自己的直观感觉。而欣赏的内容不应该仅仅限于人自己创作的作品,应该更多关注大自然的“壮美秀丽”或“鬼斧神工”。只是,总处于感觉层面的欣赏活动很难提升欣赏者的精神品味,而且很难形成文化的积淀。所以凭“感觉”的“艺术”最多只能算“艺术”的初级阶段,属于艺术欣赏的最基础层面,但这是精神家园建立的基础。


          所谓“感情”指的就是将自己通过比较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而获得的内心感受融入,让直觉和情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开始超越生理感受而进入心理分析层面的“艺术”。任何艺术作品的诞生(包括为了经济利益而创作的作品)都有其创作的“来龙去脉”。这包括大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和创作者的生活环境、文化阅历、情感寄托等等……。
          其实这一切和我们学习的语言、历史、自然及科学知识与信息,和我们的文化环境紧密相关。例如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将自己认为与其相关的已有信息融入其中,这样一来,这些信息带来的形象、色彩、声音和文字,乃至内心感受,都会让“艺术”从感性向理性转化。一旦形成理性的感受,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恒久地留在自己的记忆中,进而帮助未来更好地“艺术”。这不断积淀的“感情”就是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所以有“感情”的“艺术”属于从感觉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化的中等层面,或称为“艺术”的中级阶段。

          所谓“感悟”指的就是在“艺术”时,虽然直觉感受和相关信息仍然存在,但是欣赏者已经不会被其左右,它们都已成为“艺术”的背景,成为完成“艺术”的素材。欣赏者完全根据自己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自主意识选择欣赏的方式,一切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为本。欣赏者会针对作品的外表和内涵得出属于自己的理解答案,会从“艺术”中获得精神满足,也就是非感官的满足。                
          精神满足因为已经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是恒久而不会消失的(除非欣赏者自己有意的转变或变化)。精神满足可以不断积累,一方面提升欣赏者的品味,一方面增加欣赏者的文化积淀,这积淀就是构成我们精神家园的根本。同时,“感悟”层面的“艺术”还会促进艺术与语言、历史、自然、科学之间的融会贯通,提升作为“人”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这个阶段的欣赏活动属于“艺术”的最高级层面了,也称为“鉴赏活动”。
          如果您同意俺的上述分析就会发现,“艺术”真的没有那么神秘。“艺术”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从身边开始!!!!!
    全国服务热线:010-59789397